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因此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干细胞治疗是指利用干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通过移植或注射等方式,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组织或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卵巢早衰、帕金森和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下面将为大家分享近年来干细胞临床应用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可以通过干细胞分化增殖出胰岛细胞,代替受损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治疗糖尿病。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或消失三多一少症状,改善肾脏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POF)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特点是原发或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激素降低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妇女的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50~52岁,绝经年龄存在着种族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但其绝对值相差不大。
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是通过采用微注射种植技术将干细胞靶向种植在女性卵巢上,干细胞会到达受损组织和器官,滋养和修复病变卵巢细胞,恢复雌激素分泌水平,然后达到修复的目的。干细胞治疗可抑制卵巢进一步早衰,保护卵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卵巢功能。
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慧心医谷对外宣称,其首个管线:自体iNSC-DAP(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多巴胺能前体细胞)制剂,已经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完成有关帕金森治疗的干细胞自体移植。该试验是全球首例以iNSC为种子细胞进行帕金森治疗的临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已然进入神经疾病干细胞疗法探索的世界前列。
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中风)后遗症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遗留的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出血性脑卒中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通过移植的干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神经生长因子,用以改善大脑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炎症反应,还可分化增殖,替代受损神经元,重建神经通路。大量实验已证明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干细胞治疗在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一些传统疗法无效、难治的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