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由一个种子,可以通过多向分化机制,分化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上皮细胞、肺细胞、肌腱细胞、软骨细胞、肾小球、胰岛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再生修复人体组织和器官。
旁分泌效应,让干细胞能够表达、合成、分泌各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肽、特异性活性因子等生物活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功能细胞凋亡,使现有组织祖细胞分化,修复受损组织并生长新组织。
干细胞具有归巢能力,就像自带GPS,能自动导航去身体需要它的地方,及时修复和再生受损细胞,修复损伤部位。
替代与修复受损和死亡细胞,修复受损组织。
激活休眠和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胞,恢复人体新陈代谢。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发挥免疫调控功能,平衡机体免疫微环境。
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恢复,抑制因信号传递错误导致的疾病。
作为有望开启第三次医疗革命的新兴技术,干细胞技术承载着攻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100多种疾病的期望。
干细胞从细胞源头进行调理,根本上解决器官衰老、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变慢、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等亚健康问题,同时调理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起到改善疾病的作用。
2020年,干细胞药物和治疗技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科研攻关团队分别在北京、武汉等地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完成22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含198例危重/重型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
用自身的干细胞,对受到创伤的子宫内膜进行修复,从而让不能生育的妈妈获得生儿育女的能力,这是2014年中国科学家取得的世界首创科研突破,如今在这个技术的帮助下,已经有无数个宝宝健康诞生。
2016年,57岁的山东青岛市民吴秀华因为糖尿病足失去了左肢。2017年,吴大爷因右脚患有糖尿病足,随时面临着截肢。为了保住右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大胆调整了治疗方案,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吴秀华身上,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医生说术后吴大爷的右肢有很大希望保住。
1997年,18岁的姑娘秦岚应征入伍了。可是刚入伍没多久,秦岚确诊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2008年,受病痛折磨11年的她,来到了解放军323医院,祈求王黎明主任能帮帮她。秦岚接受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没有想到十一年的痛苦竟在短时间内消失。“主任,我告诉你,真这么神!我这关节不疼了,今天早晨不僵了,我一翻身就起来了,可舒服了……”秦岚喜悦的心情,兴奋的话语,一直回响在王主任的耳边,再后来,秦岚的生活变了,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全家人。
退休在家的王大妈身体开始出现莫名的抖动。本来没太在意,强忍着过了半年,右手也开始抖动起来。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王大妈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而且左腿也开始抖动起来了,走路就像“跳大神”一样!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后,确诊为帕金森病。 医生将一定数量的干细胞输入到王大妈体内,细胞通过脑脊髓液循环,导入病变的脑组织中,从而分泌出多巴胺来改善症状,达到治疗帕金森疾病的目的。 手术一周后,奇迹就出现了。王大妈明显感觉到四肢的抖动减轻了,甚至能正常走路了,这让王大妈非常兴奋。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大妈抖动的情况日渐好转,并再也没有复发过。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戴建武研究员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海翔教授团队合作,于2015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症临床研究。 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2017年5月,方女士自然受孕成功。2018年1月12日,足月妊娠,当天上午9点多,34岁的方女士顺利产下一名重约6斤的健康男婴。据了解这是世界首例干细胞联合支架材料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诞生的婴儿。
64岁的陈双喜14年前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下肢瘫痪,不仅只能瘫坐在轮椅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这些年来,陈双喜坐坏了一部轮椅,生活极为痛苦。 2015年8月,陈双喜慕名找到了戎利民教授,开始接受干细胞治疗。 2017年8月18日上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里,经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近两年的陈双喜,竟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地迈开脚步。
42岁的河南患者邢先生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全身黄疸,肝腹水,生命岌岌可危。医院的姚鹏主任用一根导管通过股动脉,把干细胞悬液送到患者肝脏。一周后,患者状态明显转好,腹水消失,能进食了,走路有劲了。5个月后到医院复查,黄疸指数等八项生化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原先已经萎缩的肝脏竟长大了一圈。
对于家庭来说,储存干细胞既是一份健康保障,也是一种健康投资。